-
21
2022-10
高山林线课题组在分解者多样性影响碳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国际植物土壤科学经典Top期刊《植物和土壤》“Plant and Soil”在线发表了我院森林培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利峰题为《主场优势和能力改变了高山森林交错带凋落叶易分解碳和顽固性碳分解》(Home-field advantage and ability alter labile and recalcitrant litter carbon decomposition in an alpine forest ecotone) 的科技论文,张健教授和刘洋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在体育比赛中,由于熟悉的场地...
-
20
2022-10
林学院在紫色土与石灰土侵蚀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紫色土与石灰土是西南地区两种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强烈耕作扰动影响下,紫色土地区面临土地退化,石灰土地区则呈现石漠化,研究两类土壤的侵蚀强度和驱动机制,对于认识两种岩性背景下土壤侵蚀规律,研发有针对性应用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师生选择西南地区典型紫色土与石灰土复合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核素示踪法研究了近100年以来紫色土与石灰土侵蚀速率以及侵...
-
10
2022-09
张少博博士在木(竹)创新利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学院师生在生物大分子领域专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大类一区Top,IF:8.025)在线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cellulose II-based spherical nanoparticle microcluster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去除有毒六价铬的II型纤维素基球形纳米颗粒微簇吸附剂的合成)”的研究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朱高璐为第一作者,张少博博士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
-
06
2022-09
经济林团队解析青花椒花芽性别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近日,依托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我院林学系经济林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生物学领域TOP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6.627,植物科学 34/48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transcriptome and plant growth substance profiles to identify the regulatory factors involved in floral sex differentiation in Zanthoxylum armatum DC.(整合转录组和植物生长底物鉴定青花椒花芽性别...
-
30
2022-06
林学院在生态水文与环境安全管理研究中取得进展作者:侯贵荣;审核:胡迅降雨过程中由水土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水文与环境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全球生态水文与环境安全保护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近日,李贤伟教授团队侯贵荣博士(后)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7.129)在线发表了题为《水土保持功能为导向确定的适宜植被覆盖度和种植坡度可有效防止面源污染扩散——以草地为例》(Suitab...
-
24
2022-06
林学院非全日制硕士在白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罗小梅副教授团队在遗传学领域期刊《Genes》(最新IF=4.096),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letilla based on SLAF- seq and oligo-FISH》(基于SLAF- seq和oligo-FISH研究白及属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林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浣杰为第一作者,罗小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白及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对白及资源需求的增加,野生白及...
-
20
2022-06
森林生态与管理创新团队在高山森林地下碳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农林科学类一区Top期刊《Geoderma》在线发表了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创新团队题为“Forest gaps slow lignin and cellulose degradation of fir (Abies faxoniana) twig litter in an alpine forest”的科研论文,阐述了川西高山森林林窗影响岷江冷杉凋落枝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的研究结论。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生态学过程。林窗干扰是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群落更新的重要形式,其驱动的...
-
17
2022-06
徐振锋教授受邀参加2022年中法生物多样性交流活动并作专题报告为积极响应中法两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倡议,加强中法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深厚友谊,6月15日,由成都中法生态园管理委员会、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联合主办“生命共同体 中法友谊桥——2022年中法生物多样性交流日”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在成都中法合作馆隆重举行。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和来自宜宾市、德阳市有关区域合作兄弟单...
-
09
2022-06
林学院在目标树经营的森林土壤线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李贤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农林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s,IF=3.645)在线发表了题为《线虫群落对针叶林管理的一致响应》(Consistent response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to management of coniferous plantatio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林学院博士生尹海锋为第一作者,导师李贤伟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德国哥廷根大学Stefan Scheu教授和Valentyna Kr...
-
01
2022-06
林学院在全球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表示微生物同化、吸收以及转移碳的能力,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介导和调控短期碳循环的关键参数。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反映了微生物将枯落物或根沉积物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的高效率,这可能有利于提高土壤碳固存的潜力;而较低的碳利用效率则意味着大量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进而可能减少土壤碳储量。由于碳氮循环的相互作用,且氮的可利用性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全球人为氮输入...
-
30
2022-05
林学院在竹材断裂韧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空气中的水会与各种材料发生反应,并影响它们的性能,例如竹子、木材、骨头和粘土等。竹子作为一种优良工程材料,其断裂韧性是被考虑用于工程领域的第一个重大理由。然而,水对竹子断裂韧性的影响此前却并不明确,因此人们对竹制建筑的建设和维护也缺少相关科学依据。近日,林学院教师陈琦在结构与建筑技术领域一区Top期刊《结构与建筑材料》(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最新IF=6.141)在线发表了题为《含水率对竹...
-
28
2022-05
徐振锋教授受邀参加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创新论坛并作专题报告5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都分会协办的“成都生物研究所首届青年创新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成都生物所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旨在共同探讨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重大生态工程安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建言献策。我院徐振锋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长江上游人工林经营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学...
-
23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博士生在全球变化与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日益增加的大气氮沉降正深刻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别是碳分解和形成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氮输入如何通过影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生物介导的全球碳循环,目前对这些生态过程的认知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林学院黄从德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广泛的生态...
-
21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生态林业研究所人工混交林地下生态作用研究取得进展成功的人工混交林由于种间生理需求、生态位分化及环境异质性等能够减少种间竞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现有人工混交林多关注对树木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缺乏地下生态作用机制研究。生态林业研究所张健、张丹桔研究团队筛选了巨桉混交林最佳生态促进型组合(巨桉+桤木),通过UPLC-MS、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发现,巨桉与桤木混交改变了巨桉深层土壤根系分布和产量;通过根系分泌物进行种间交流、...
-
21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在杨树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林学院万雪琴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最新IF=6.953)在线发表了题为《阳离子/H+交换器(CAX)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和表达谱揭示了杨树对镉胁迫响应的潜在功能》(Genome-wid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Cation/H+ exchanger (CAX) family genes reveal likely functions in cadmium stress responses in poplar)的研究论...
-
20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在转基因杨树调控光合和生长发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林学院万雪琴教授团队在植物学领域一区Top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最新IF=5.754)在线发表了题为《PtrCHLP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表明,PtrCHLP3通过调节光合作用积极介导杨树的生长发育》(Genome-wide investigation of thePtrCHLPfamily reveals thatPtrCHLP3actively mediates popla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regulatingphot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林学院何方副教授为第一作者,...
-
19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在豆科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罗小梅副教授团队在遗传学领域期刊《Genes》(最新IF=4.096),在线发表了题为《Five Fabaceae Karyotype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Based on Oligo-FISH for 5S rDNA and (AG3T3)3》(基于5S rDNA和(AG3T3)3的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分析5种豆科植物的核型及亲缘关系)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何周建为第一作者,罗小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豆科作为世界三大科之一...
-
19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博士生在全球变化与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日益增加的大气氮沉降正深刻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别是碳分解和形成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氮输入如何通过影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生物介导的全球碳循环,目前对这些生态过程的认知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林学院黄从德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广泛的生态系...
-
17
2022-05
【教学科研】林学院在柏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李贤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微生物学领域Top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最新IF = 5.64)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forest gaps on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weeping cypress forest plantations》(林窗对柏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林学院博士研究生吕倩为第一作者,李贤伟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