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保系何淑勤教授团队在双一区TOP期刊《Catena》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forming slope cropland into terraced cropland to enhance the retention of labile SOC fractions by aggregates in southwestern China”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学院在坡耕地碳汇功能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论文重点围绕长江上游自“长治工程”以来,我国西南紫色土区坡耕地实施的坡改梯工程对区域农业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揭示了土壤团聚体介导的不同年限梯田土壤有机碳转化和稳定机制及其关键驱动因素,坡耕地梯田化有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固存。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素流失不仅会引起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还会影响陆地-大气碳平衡,从而对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我国西南紫色土区域,坡耕地分布广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引发的耕地土层浅薄化和土壤有机碳流失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坡改梯作为坡面治理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多集中于水土流失特征及效应方面,但其发挥水土保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如何变化以及增碳固碳潜力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晰。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团队在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聚焦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的同时,将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增碳固碳潜力有机融合开展系统研究,今年相继已在双一区TOP期刊《Catena》发表题为“Chang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fter slope cropland changed into terrace in southwest China”和“Transforming slope cropland into terraced cropland to enhance the retention of labile SOC fractions by aggregates in southwestern China”论文2篇,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科学评估梯田的固碳潜力和对土壤碳循环的深入理解,也为水土保持碳汇能力提升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林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周窈为第一作者,何淑勤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4YFHZ019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901401)的支持。
论文信息: 1.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4.108580
2.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5.10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