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应学院和四川峨眉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周金星教授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秦伟作客林听新声大讲堂,在成都校区5教306会议室分别为师生们开展了题为“岩溶石漠化困难立地植被生态修复的几点启示”与“林草植被格局与侵蚀产沙过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徐振锋教授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周金星教授针对西南困难立地条件下石漠化生态修复问题,讲述了困难立地条件研究的背景,以及喀斯特植被对极端复合干旱的响应机制等内容;秦伟教授级高工则对当前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因子优化及植被格局与侵蚀关系等内容展开讲授。
现场,与会师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互动交流。
报告人简介:
周金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任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生态修复工程学”专业方向负责人、教育部林业生态工程中心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建水生态站站长、《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执行主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5次。曾荣获“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北林学者杰出青年、领军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秦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导,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黑龙江自然基金杰青。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和生态修复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省部级一、二等奖6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学科发展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研究》和《River》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等。

